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大学生创业能够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有助于我国在当下全球科技创新比拼中保持竞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解贫富差距及阶层固化等社会矛盾的作用。当前,大学生创业尚存在创业目的不清、心理准备不足、创业技能欠缺等主观问题和创业氛围没有真正形成、诚信机制不够完善及资金制约等客观困。要让大学生创业真正步入良性轨道,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持续性地支持推动与大学生自身优化改进相结合 。

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业目的不清

当前的大学生创业往往存在创业目的不清的情况。俗话说,师出有名则直,师出无名则曲。没有想明白想清楚为什么去创业,到了真正创业起步之后遇到困难就很可能因为缺乏准备而陷入困境。现实情况也常常如此,很多大学生人云亦云,大家都说创业好,头脑一热就跟着上了,等到碰壁才发现创业远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易行。在当前整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就表现得更为普遍,很多大学生可能只是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又想着要在家人或同学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抑或是头脑中冒出一个还不够成熟的创意就匆匆选择走上创业之路。这种对创业目的的简单思考甚至不思考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远低于国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2.心理准备不足

创业是一个风险很大需要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去实行以至成就的选择,但当前的大学生在创业中往往心理准备不够充分。有不少的大学生存在激情创业三分钟热度现象,等到热度消退则一片茫然,致使创业项目陷入低潮甚至失败的窘况。还有的学生对于创业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无法承受甚至放弃。正如马克思所说量变导致质变,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积累量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还会有曲折甚至是倒退。在这长路漫漫以至困难频频的时候,大学生创业者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心理耐受力去坚守并渡过难关就是创业过程中关键的一环。《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2%的人3年后还在继续创业;在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6.8%的人3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也即在现实中,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坚持不了3年,这一数据也从侧面体现出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存在心理准备不足的问题。

3.创业技能欠缺

2015年,国务院及教育部相继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意见和通知,明确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两年之后的教育部数据显示该举措效果显著,全国高校开设相关创新创业课程达到23000余门,在线课程65门,但大学生创业中体现出来的实际情形却远不如数据显示得那么乐观,在准备创业或创业过程中仍普遍存在创业者创业技能欠缺的问题。一方面原因在学校,虽然学校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是不少,但往往还在沿袭老旧的理论课程设置思路,“没有真正树立‘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殊不知创业本身具有事物的特殊性,本质上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仅凭理论上的灌输难以达到效果,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创业实践的实际技能。另一方面原因则在学生自身,多数大学生在选修这些创业课程的时候目标往往在于获取学分,缺乏对创业行为的长远规划。认为真要创业的时候可以另想办法去弥补知识和技能准备上的不足,这也导致部分课程连知识、理论上的效果都难以达成。

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4.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还未真正形成

大学生创业作为政府近几年不断向全社会传达并推动的战略,确实促使我国的社会观念和经济运行体现出生机和活力。“互联网+”已经在很多行业影响着大家的行为习惯,甚至对购物、出行、餐饮等业态进行颠覆性的改变,但将眼光放大到全国各个行业,则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原因有两点:第一,时间还很短,最早提出大学生创业的理念是在21世纪初,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更是在2012年之后才被提出,短短十多年甚至几年的时间要改变大多数人的固有观念还略显仓促。对于很多大学生的家 长来说,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往往认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才是孩子的正确出路,选择创业直接就被归人到游手好闲、不干正事的范畴,这导致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难以获得家庭及身边小环境舆论的支持。第二,地域的差异,在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以及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观念开放的地区,高校云集,商业生态链完整发达,创业的气氛浓厚,但多数二线城市及以下城市与绝大多数的村镇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不仅创业氛围没有形成,事实上也确实没有良好的创业土壤。

5.诚信机制有待健全

我国的诚信系统建设理念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社会的诚信观念还有待形成。针对诚信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我国已经体现出后发优势,借助于先进的顶层设计和网络构建,我国的征信系统用很短的时间就覆盖了法律、金融、保险、交通和医疗等民生相关的很多行业,但整个社会诚信机制的健全靠的绝不仅仅是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形成诚信做事的观念,并将其奉为自己行事的准则。当前,自觉自主的诚信氛围尚未形成,背弃诚信的事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人自危、人人相防的社会人际关系,全社会的运转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这导致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面临不利的运营环境和成本付出,最终反映到创业成功率上便远远落后于西方诚信机制相对健全的国家。

6.资金难题制约

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难题,要创业就必然要有启动资金。而大学生由于其社会关系和阅历的限制,往往只能采取向家庭索取、向亲戚同学筹集、寻求政府企业的创业基金支持以及小额贷款等为数不多的几种方式。在这为数不多的几种方式中,前两种还依赖于父母亲友对创业行为的主观看法,很大可能遭到拒绝。第三种则主要依赖于“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民营企业家设立的投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创立的创业基金,但大多数创业基金可运作资金都非常有限”。最后一种则相对复杂,如果贷款的对象是银行,创业者就可能要面对冗长的审批程序,由于大学生自身并没有太多商誉的积累,往往难以通过审批或批准的额度不足以支持项目的启动。而如果申请贷款的对象是一些小的金融公司或P2P公司,则面临较高的利息付出和可能的虚假信息。而即便侥幸通过以上的关卡将启动资金的问题解决,资金的问题在后续的整个创业过程中还会不断遇到,有时是需要扩大规模增加投入,有时则是资金紧张需要周转,任何一次的资金筹措遇阻或是成本过高都可能成为创业失败的诱因。

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二、有效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策略探索

1.政府层面:细化顶层设计,强化趋向指引

大学生创业既是一个国家战略,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教育、财政、科技、消费、监管等多个部门和管理范畴。提升对大学生创业战略的支撑和推动能力要更好地发挥这些部门和管理范畴之间的协同效应,各级政府也要继续发挥好顶层设计和引导规范的职能。当前,政府层面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整体认知已基本达成共识,并进行积极推动,但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且顶层设计尚存在进一步落小落细落实的空间,其中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包括:第一,以财税、人才手段促进城乡、东部西部、大中小城市问平衡协调发展,使不同的城市以及乡村具备创业的适宜土壤,为大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创业项目提供支撑;第二,需继续完善征信机制,进一步扩大征信范围,加强宣传引导,对正面及反面典型进行普遍宣传;第三,需设计好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体系,鼓励各级各类金融机构放宽对大学生创业者条件限制和贷款额度,严格监管P2P等网络、民间借贷行为,坚决打击高利放贷、人身胁迫等非法行为;第四,需对大学生创业做战略方向上的把控和引导,对符合国家整体利益需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税费减免及定向扶持;第五,要进一步简化大学生创项目的审批手续,如企业注册一站完成包括网络咨询服务平台建设等便利措施。

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2.社会层面:形成创业氛围,构建诚信体系

创业是一个充满艰辛和风险的选择,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整个社会对此应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特别是只以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为稳定和体面象征的社会观念亟须改变。要意识到,政府、企事业单位所谓的稳定工作同样需要打破固化的思维,汲取创业的精神,重塑服务的理念,成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保障和推动力量。创业为社会带来的是创新和活力,使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有更多的选择并创造资源流动的机制,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在共享经济等方面取得让世界瞩目的成就,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诚信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良好风气的未成形,在共享单车、网络送餐等创业项目上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负面新闻乃至于重大案件,对整体大学生创业产生不良影响。这提示我们还要继续巩固在社会诚信机制确立和良好风气养成上所取得的成果,加快各领域包括支付宝、微信等企业资信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同时以近年来政府转变工作职能和作风为契机,打击诈骗、造假等违规违法行为。弘扬诚信立身的传统文化,重塑诚信为本的社会风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低成本运行的友好社会生态和适宜的经济环境。

3.学校层面:有效引导教育,实践积累经验

学校在大学生创业过程的初、中期应当扮演好领路人和守护者的角色。一是学校应继续研究设立更多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大学生感兴趣的创新创业课程,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更多加入实践操作,如微创业和模拟创业等;二是当一些学生有了创业意愿之后,应有专门的窗口或部门为这样的准创业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个别知识技能辅导,定点解决准创业大学生个性化的创业难题和疑惑;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帮助 大学生创业者筹措创业启动资金,做好学社衔接,把现有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和企业学校以及个人的帮扶政策和创业基金吃透用足;四是对本校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随访,在此过程中帮助解决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大学生创业者在孤独艰难的创业之路上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从而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对于发展较好的创业者还可以邀请回学校进行经验传授和示范宣传,在校园中营造出想创业、能创业、敢创业的良好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4.大学生层面:树立正确认知,进行客观评估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反过来,任何创业仅凭一时冲动,对创业项目认识模糊那就很难获得成功。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有正确的认知观念,包括认清自己和拟进入的项目两个维度,其中,认清自己指正确的自我认知,需要细观自身的优缺点及具备的资源。大学生创业一般是一个人的打拼或是几个志同道合之人进行结盟,这比普通就业途径更依赖个人的综合能力去竞争和创新以博取成功,而不似在流程俨然、制度完善的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中做一个零件那样按部就班有模板可以依循。只有在观念上有了正确的转变,才可能坚定创业选择,明确前进方向。而对自己具备的资源有正确的认识,才可能避免盲目选择超出实际的项目勉强为之。正确自我认知之后,便要对拟创业的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即项目认知,这一点常常为大学生创业者所忽视,实际上这是创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掌握信息的多少与好坏直接决定了创业成功几率的高低。当然,以上并不是说大学生对创业要有“左顾右看,万事万备”的态度,而是要在尽可能多地了解内外因素和条件的情况下做出抉择,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出年轻人敢打敢拼、勇往无前的闯劲才可能获得成功。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是根植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之下的有力举措,进一步有效地释放了市场活力,赋予高校人才培养新的价值和平台,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应运而生的理念与策略。十余年间,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思路更加明确,教育方式更加多元,同时也面临新问题新现象。随着我国深化改革的步伐,大学生创业活动必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成为释放社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作者:朱志梅、孙勇 单位:河海大学,原文所有删改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feno.com/52461.html